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,如《地藏經》云:「專信恭敬聽聞法,不應於彼起毀謗。於說法師供養者。謂於師起如佛想。」應視如佛。以 獅座 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,斷不尊敬。

第二科,敬重承事正法及說法師,如同《地藏經》所說:「應該心懷虔誠,具足信心,恭敬地聽法,不應對說法師心生輕蔑並毀謗。供養說法師時,要生起好像是供養佛的想法。」 應該將說法師看成如佛陀一樣。承事說法師時,要用獅子座等資財,還有恭敬虔誠的心作為供養,斷除所有不尊敬的態度。

應如〈菩薩地〉中所說,而正聽聞,謂應無雜染,不應作意法師五處。

應該像〈菩薩地〉中提到的,正聽聞法時,心裡面要純、敬、專一,不可以有雜染的想法,也不應在意說法師可能有的五種方面,要用正確的態度來聽聞佛法。

高舉 者,應時聽聞,發起恭敬,發起承事,不應忿恚,隨順正行,不求過失,由此六事而聽聞之。

其中「應無雜染」分成兩個部份說明:第一個部份是「遠離傲慢」(離高舉者),其中又分六點,一、應當在合宜的時機下聽聞;二、內心和行為都能維持恭敬;三、承擔侍奉說法師的工作;四、沒有忿怒瞋恚的情緒;五、行為能隨順師長的言教;六、不去看說法師的過失。做到這六點來聽聞佛法。

離輕蔑雜染者,謂極敬重法及法師,及於彼二不生輕蔑。

 第二個部份是「遠離輕蔑」的雜染心,是指內心對正法及說法師非常敬重,並且對這二者不能心懷藐視。

不應作意五處所者,謂戒穿缺,種性下劣,形貌醜陋,文辭鄙惡,所發語句粗不悅耳。便作是念,不從此聞, 而棄捨之

不應在意說法師可能有的五種方面:指一、破戒或戒虧損;二、出生種性卑下;三、容貌不好看乃至醜陋;四、用詞鄙俗惡劣;五、所講的話語、詞句音調等粗鄙不悅耳。因為上面種種原因而產生「不在這位說法師座下聽法」這樣的念頭,應該棄捨不從此聞的想法。

如《本生》中亦云:「處極低劣座,發起調伏德,以具笑目視,如飲甘露雨。起敬專至誠,善淨無垢意,如病聽醫言,起承事聞法。」

如同《本生論》中也記載:「應該處在最卑下的座位(指座位高低及舒適度都比說法師低下),發起調伏身心的德行,以洋溢著笑意的雙眼注視著說法師,如同喝到宣示正法的詞句甘露。並且發起恭敬、專心一致的虔誠,純淨而無垢染之心, 如同病患聽從醫生的醫囑一般,去奉侍說法師而聽聞正法。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