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、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次第分二:一、道之根本親近知識 軌理,二、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。初中分二:一、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,二、總略宣說修持軌理。今初

這個章節進入「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科判分二」中的「次開為四門」裡的甲四」,如何正確地、相應地來說佛法的精要,並以這個精要的教授引導學徒。這個次第分為二科:一、修學佛法的根本——依止善知識的軌則;二、在依止善知識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。第一科(修學佛法的根本——依止善知識的軌則)分為二科:一、為了令學徒產生確定的見解而稍微廣泛地宣說;二、簡單扼要地說明修行最重要的原則。

《攝決定心藏》云:「 住性 數取趣 ,應親善知識。」又如鐸巴所集《博朵瓦語錄》中云:「總攝一切教授首,是不捨離善知識。」能令學者相續之中,下至發起一德,損減一過,一切善樂之本源者,厥為善知識。故於最初,依師軌理,極為緊要。

《攝決定心藏》說:「具有大勝種性的數取趣,應當依止善知識。」又好像在鐸巴所編集的《博朵瓦語錄》中提到:「所有佛陀教誡的精要積聚起來,綱要裡邊的綱要,是不捨棄善知識。」能夠使修學的人的心續之中得到好處,這個好處哪怕是只有一點點,從功德方面來說,集聚一分功德;從減過方面來說,淨除一分罪障,一切安樂美好的根源,就要依靠善知識。因此在最初,依止師長的軌則至關重要。

菩薩藏經作如是說:「總之,獲得菩薩一切諸行,如是獲得圓滿一切 波羅蜜多等持、 神通、 總持辯才、迴向、願及佛法,皆賴尊重為本,從尊重出,尊重為生及為其處,以尊重生,以尊重長,依於尊重,尊重為因。」

菩薩藏經中說:「總的來說,想要獲得一切菩薩行,最圓滿是佛;一切波羅蜜多、諸地、忍辱、三摩地、神通、總持、無礙辯才、迴向、願,以及佛法,能夠獲得,使之圓滿,都依賴於善知識、以善知識為根本、藉由善知識而出生、以善知識為出生處及生長門、因善知識生起這一切、因善知識而增長、依憑著善知識、以善知識作為生因。」

博朵瓦亦云:「修解脫者,更無緊要過於尊重,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,若無教者亦且無成,況是無間從惡趣來,欲往從所未經之地,豈能無師。」

博朵瓦祖師也曾說:「希求解脫的修行者,沒有比依止上師更加要緊的。即使是看現世的例子,可以透過觀摩別人便能操作的事情,如果無人指點尚且不能成辦;更何況無始以來都在惡趣,才剛從惡道中出來,要前往從未去過之處,沒有善知識引導怎麼能做到﹖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