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造論,光顯能仁所有密意,復有三種圓滿勝因,謂善所知五種明處及具教授,謂從正遍知展轉傳來,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,並得謁見本尊天顏,獲言開許。此等隨一雖能造論,然三齊具極為圓滿,此大阿闍黎三皆備具。 而要著作開顯佛陀教法內涵的論著,又有三種圓滿條件:第一是精通 五明 ;第二是具足教授,也就是得到從正確且遍知一切的佛陀,經過歷代大德依序傳來,傳承不曾問斷的修持內涵扼要教授;第三是親見本尊現身,獲得本尊的親口開許。只要 具備這幾種條件當中任何一項,就能夠著作論典;如果三種都具備的話,是最為圓滿的,而這位大阿閣黎完全齊備這三種條件。 其為本尊所攝受者。如《讚》云:「勝歡喜金剛,立三昧耶王,雄猛世自在,主尊度母等,謁顏得許故,或夢或現前,常聞最甚深,及廣大正法。」 得到本尊攝受的情形,如 《讚》中說:「尊者親見具德歡喜金剛、〔立三昧耶王佛,這是屬於密續事部的能仁,手結說法印,即現今《修法大海》等中所記載的那位本尊。三種三昧耶,是指身、 語、意:或者是指不臥於床、不飲酒、不食用像手印的食物三者。〕那位能仁及雄猛世自在觀世音、主尊度母等一即勝樂輪、不動尊,共六位本尊,得到他們的開許。所以無論是在夢裡,或是在真實情境中,尊者都能持續聽聞甚深及廣大的正法。」 師傳承中,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種傳承。後中分二:謂度彼岸及秘密咒。度彼岸中復有二種傳承,謂見傳承及行傳承。其行傳承復有從慈尊傳及妙音傳。於密咒中,亦復具足傳承非一,謂五派傳承,復具宗派傳承,加持傳承,及其種種教授傳承等。親從聞學諸尊長者,如《讚》云:「恆親近尊重,謂寂靜金洲,覺賢吉祥智,多得成就者。尊又特具足,從龍猛展轉,傳來最甚深,及廣大教授。」說有十二得成就師,然餘尚多善巧五種明處者,前已說訖。是故此阿闍黎能善抉擇勝者密意。 尊者的師承中,有共通乘小乘以及大乘兩種傳承。大乘的傳承又分顯教度彼岸乘及密咒乘兩種傳承。度彼岸乘中又有兩種傳承,即見傳承和行傳承。尊者的行傳承又有從彌勒所傳來,以及從文殊所傳來的傳承,共有三種傳承。在密咒乘中,又具足 〔一切密咒的傳承、密集的傳承、母續的傳承、事部及瑜伽部的傳承、閣摩敵的傳承〕,共五派傳承。另外尊者還具足宗派的傳承、加持的傳承,以及種種教授的傳承等許多傳承。尊者親炙聞法的上師,如《讚》中說:「尊者長時依止的師長,有響底巴(寂靜)、金洲(法稱)、跋陀羅菩提(覺賢)及迦那師利(智吉祥)等許多得到成就的大德。特別是您還具足從龍猛輾轉傳來的甚深和廣大的教授。」相傳尊者有十二位得道成就的師長,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師長。尊者善巧五明的情形,前文已經說明過了·所以這位阿閤黎能夠周密抉擇佛陀的意旨。 此阿闍黎於五印度,迦溼彌羅,鄔僅,尼泊爾,藏中諸地,所有弟子不可思數。然主要者印度有四:謂與依怙智慧平等大善巧師,號毗柁跋,及法生慧、中獅、地藏,或復加入友密為五。哦日則有寶賢譯師、拏錯譯師、天尊重菩提光。後藏則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。羅札則有卡巴勝位及善護。康地則有大瑜伽師、阿蘭若師、智慧金剛、卡達敦巴。中藏則有枯、口鵝、種三。是等之中,能廣師尊所有法業,大持承者,厥為度母親授記莂,種敦巴勝生是也。造者殊勝略說如是,廣則應知出廣傳文。 這位阿閣黎在五印度、迦濕彌羅、鄔僅(飛行國)、尼泊爾、藏中各地的弟子不可勝數。但最主要的,在印度有四位,是與依怙尊阿底峽智慧平等的大〔班智達,通達五明者。〕毘柁跋、達摩阿嘎惹瑪帝(法生慧)、中獅、地藏,或者加上支密,共為五大善巧師。阿里地區則有寶賢譯師(梵語為羅嘎紮克有,意為世間眼,省略後為羅紮瓦。)、那措 譯師、天尊重菩提光;後藏地區則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;羅札地區則有卡巴勝位及善護;康地則有大瑜伽師、阿蘭若師、智慧金剛、卡達敦巴;中藏地區則有枯敦、俄善慧譯師、種敦巴大師三位。在這些弟子之中,能夠廣弘尊者的法業,最主要承接傳承的弟子,即是度母親自授記的種敦巴勝生。造者殊勝的部分就略述到此, 若想進一步了解詳情,則應參閱廣傳。 Tagged: 阿底峽阿底峽尊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