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聖教所作事中分二:一、於印度所作事理,二、藏中所作事理。今初

阿底峽尊者對佛教所作的貢獻有二 : 一、於印度所作的佛法事業。二、於西藏所作的佛法事業。

首先針對於印度的貢獻,如下 : 

於勝金剛座大菩提寺,曾經三次以法戰敗外道惡論,住持佛教。即於自部,上下聖教,所有未達、邪解、疑惑,諸惡垢穢,亦善除遣,而弘聖教。故一切部不分黨類奉為頂嚴。如《讚》中云︰「於大菩提寺,一切集會中,自部及他部,諸惡宗敵者,以獅吼聲語,一切腦漿崩。」又云:「能飛聚落中,出家二百半,能映覆戒中,出家不滿百。四本部全住,尊部無慠舉,摩羯陀境內,一切寺無餘成大師四眾,一切頂上珠,尊居十八部,一切頂中時,一切皆受教。」

在聖金剛座大菩提寺中,曾經三次辯論中,以正法擊敗外道的邪說而住持了佛教。對於內道 (上部的中觀、唯識·下部的一切有部、經部)上下諸部的教法,所有對經論未通達、邪解、疑惑的垢穢,尊者也一併善為淨除,而使聖教昌隆,因此各部一律都不分派系地將尊者奉為頂上的莊嚴。如《讚》 中說「在大菩提寺一切大眾的集會中,尊者宛如雄獅震吼,令內外道自他部中所有持邪宗惡論者腦漿崩裂。」《讚》中又說:「在能飛聚落中, 有出家眾二百五十名,而在止迦摩囉室囉寺中,出家眾不到百位,卻有四根本部的僧眾共住一處。您身居其中,而不對自部心生高傲,於是您 成為摩羯陀境內所有寺院的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一切四眾共同的頂上寶珠。所以您成為十八部派一切的共主,一切部派也都受教於您。」

註 : 覺窩阿底峽尊者屬於天佛智足所傳大眾部中支派的說出世間部,但他不偏黨於自部,能夠不錯雜地分辨各部。

藏中所作事理者。天尊師長叔姪,如其次第起大殷勤,數數遣使洛拶嚩賈精進獅子及拏錯戒勝,往印迎請。菩提光時,請至哦日鐸,啟請治理佛陀聖教,依是因緣,總集一切經咒要義,束為修行次第,遂造《菩提炬論》等而興教法。此復住於哦日三載,聶塘九歲,衛藏餘處,五年之中,為諸善士開示經咒教典教授,罄盡無餘。聖教規模,諸已沒者,從新建樹。諸略存軌倍令增廣,諸被邪解垢穢染者皆善治除,令聖教寶悉離垢染。總之,雪山聚中前弘聖教,謂聖靜命及蓮華生建聖教軌。然由支那和尚堪布解了空性未達扼要,以是因緣,謗方便分,遮止一切作意思惟,損減教法,為蓮華戒大阿闍黎善破滅已,抉擇勝者所有密意,為恩極重。於後宏聖教,則有一類妄自矜為善巧智者及瑜伽師,由其倒執相續部義,於教根本清淨梵行,作大損害,為此善士善為破除。復能殄滅諸邪執著,弘盛增廣無倒聖教,故其深恩普遍雪山一切眾生。

第二科、在藏地弘法的情形,天尊師長(智光王和菩提光王)叔姪二人,先後派遣賈精進獅子譯師,及那措戒勝譯師前往印度,一再致力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。菩提光王在位期間,迎請尊者到藏地的阿里上部,並祈請尊者整頓教法,由此因緣,尊昔透過寫出總集一切顯密經咒的精要,統合為完整修行次第的《菩提道炬論》等事業,使教法再度興盛。又駐錫在阿里三年、聶塘九年、衛藏其他地區五年期問,為許多有緣的弟子傾囊相授所有顯密經論教授,將已經沒落的教軌重新建樹,僅存少許軌理的部分則加以弘揚,被錯誤認知的垢穢所染加以淨除,令大寶聖教遠離垢染。總體而言,在雪域西藏的聖教前弘期,吉祥靜命菩薩以及悲瑪桑巴哇-蓮花生共同建立了聖教的軌理。但由於支那堪布對空性並未透徹地理解,所以毀謗方便分,反對任何作意思惟,以致聖教衰敗。所幸嘎瑪拉希拉 – 蓮花戒大阿閤黎詳盡地駁斥這種惡見,並且抉擇佛陀的本懷,恩德至為深重。而在聖教後弘期,則有一些人,妄自認為是通曉五明的大學者以及瑜伽師,由於他們錯誤理解密續的內涵,因而對於聖教的根本 – 清淨梵行,造成極大損害,幸得這位善士阿底峽尊者善為破除。另外,又消滅了其他種種顛倒的執著,振興無誤的教法,所以尊者的深恩遍澤雪域一切眾生。

註 :《甘丹法漂史》記載覺窩阿底峽尊者生於壬午年,五十九歲時從印度啟程六十歲抵達尼泊爾六十一歲到達阿里,六十三歲到達前藏七十三歲圓寂於聶塘,在藏地總共駐錫十一年此為一說。另外那措譯師流傳下來的正確的遊記則說,覺窩阿底峽生於庾午年,五十七歲時從印度啟程,當年的歲末到達藏地,甲午年七十三歲圓寂,在藏地總共駐錫十七年。這兩種說法之中大多數人雖然以第一種說法為主,但在這本《菩提道次第中所說的內容則是順應第二種說法。尊者駔錫藏地十七年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