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六想中, 於自安住如病想者。如《入行》云:「若遭常病逼,尚須依醫言,況長遭貪等,百過病所逼。」延長難療,發猛利苦,貪等惑病,於長時中,而痛惱故,於彼應須了知是病。 迦摩巴云:「若非實事,作實事修,雖成顛倒。然遭三毒,極大乾病之所逼迫,病勢極重,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。」 正聞軌理的第二科:依六種想當中,分為六點: 第一點:把自身當成是病患去思惟:就像《入行論》中說:「如果被普通的疾病所逼困,尚且應該遵從醫囑治療,何況是長時間遭到罪惡萬端的貪等煩惱種種無明大病所侵襲!」如上所述,貪等煩惱病纏身已久難以治療,又會引起劇烈的痛苦,一刻不停的發作,所以必須認識貪等煩惱就是重病。 祖師迦摩巴說:「如果把實際上不存在的內涵,看成真實存在而且照著去修行,固然是顛倒的行為。而明明罹患了 三毒 沉痾,被極大的病痛逼迫著,病情極為嚴重,我們竟然絲毫不知自己是病患。」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,如遭極重風膽等病,便求善醫,若得會遇發大歡喜,隨教聽受恭敬承事。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,亦應如是尋求,既會遇已,莫覺如負擔,應持為莊嚴,依教奉行,恭敬承事。 《攝德寶》中作是說故:「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,定應摧我慢,如諸病人親醫治,親善知識應無懈。」 第二點:把說法師看成良醫一般去思惟:就好像得了嚴重的風病、膽病等等,必然會尋訪高明的醫生,如果會遇這樣的醫生,必定欣喜萬分,對醫生言聽計從、恭敬侍奉。同樣地,也應該如此訪求宣說正法的善知識,值遇之後,不要視為負擔,應該奉為莊嚴,任何教誨都應遵循,並且恭敬地承事。 《攝德寶》中是這樣說的:「所以,以強而有力的勇猛心志去追求,無上菩提的智者,必定要摧毀心中的我慢心,如同每個病患為了療癒自身的疾病而就醫診治,應該精勤不懈地親近善知識。」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,如諸病者,於其醫師所配藥品,起大珍愛。於說法師所說教授及其教誡,見重要已,應多勵力,珍愛執持,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。 第三點:對說法師賜予的教誡升起良藥之想。譬如病人會極其愛惜醫師調配的藥物,同樣地,對說法師所開示的教授、教誡,應該看到其重要性,而一再地努力愛惜、受持,千萬不要因為忘失正念等原因,導致損壞了這樣的教授、教誡。